重慶彭水 發展中藥材帶動村民增收
作者:選調生 來源:百家號 2021-5-28 打印內容
在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三義鄉龍合村5組,10余名村民正在對瓜蔞、黃精進行除草、施肥等管護,現場一片繁忙現象。
龍合村瓜蔞基地負責人宿祖寬說,瓜蔞套種黃精用地,多數來源于農戶土地入股,龍合村因地制宜整合農村閑置土地,種上瓜蔞、黃精等中藥材,讓這些閑置土地找到了最佳出路。村里通過“公司+村集體+農戶”的合作模式,發展中藥材,采收后中藥材畝產值達不到1000元,公司將按照每年200元一畝保底給農戶分紅。如果超過畝產值1000元,將按照每畝產值的20%給農戶分紅。農戶以土地入股,實現了資源變股權,資金變股金,農民變股民。
龍合村5組村民秦大林就是土地入股的農戶之一,他入股了10畝土地。每年通過分紅,按照保底200元一畝進行入股分紅,一年最低能分紅2000元,如果瓜蔞收益好點,每年分紅更多。
不僅如此,公司還免費為農戶提供種子、肥料和技術,鼓勵村民種植瓜蔞套種黃精,農戶還能在基地務工賺錢。
據龍合村1組村民秦中明介紹,他們一年在基地里面務工能掙4000多元貼補家用。因為瓜蔞種植是個工序復雜的活,搭架、整地、栽苗、除草、施肥、挖根、斬根、摘瓜蔞等,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工,最繁忙的季節基地同時要接納20—30人在這里務工。
“在基地務工,一天收入90元,在這里干活不僅能掙工資,還能夠照顧到家里,我覺得挺好的。”秦中明說,我們這海拔大約1000多米,有避暑納涼的優勢,這幾年經常有人來中藥材基地參觀,特別是夏天放暑假,有些家長會帶著孩子來體驗生活以及避暑,會在我們這邊的民宿住上一段時間。
近年來,三義鄉按照“一村一品”的發展思路,積極引導老百姓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,結合當地自然資源優勢,發展特色產業。引導群眾把原來產量低的玉米、土豆等農作物改為經濟效益高的中藥材。
目前三義鄉大力發展中藥材,其中瓜蔞580畝,黃精580畝,大黃210畝,黃蓮400畝,厚樸吳茱萸等5000畝。通過土地流轉、土地入股等方式,現在每畝地收入比原來提高700-2000元。
三義鄉農服中心工作人員李林表示,三義鄉未來產業發展的工作重心將放到中藥材種植和生態旅游上,來推進總體發展。為進一步促進中藥材產業發展,三義鄉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,把中藥材種植、銷售、觀賞相結合,發展中藥材基地鄉村旅游,不斷完善中藥材產業鏈條,促進產業向多元化發展。以產業規模化帶動發展,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中藥材產業的積極性,中藥材產業已成為三義鄉農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,有力地帶動了村民增收。
上篇:
下篇: